华东师范大学2021级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n研究生培养方案(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2021-12-21 信息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一、专业简介、办学指导思想及(或)基本思路

1.专业简介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孔子学院发展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国际中文教师为职业指向,与国际中文教师证书及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核相衔接。

2. 办学指导思想及(或)基本思路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孔子学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也是为世界各国培养高水平本土汉语教师的主要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坚定服务国家战略,全面对接全球汉语推广需求,以国际中文教育“种子教师”为培养目标,形成面向海外,面向中小学汉语国际推广第一线鲜明的培养特色。

二、培养目标

1.中国学生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3)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4)了解中国国情,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5)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6)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2.国际学生

1)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备较熟练的汉语教学技能;

3)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具有较好的中华文化理解能力和中外文化融通能力; 

4)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项目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三、培养模式方式

本专业领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紧密结合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中国学生学制为 3 年,国际学生学制为2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 5 年。

四、领域(方向、项目)

本专业领域不区分研究方向。

五、培养环节与学分要求

(一)学术道德与规范教育

学术规范是研究生在开展研究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研究生参加院系组织的相关专题工作,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研究生培养系统-培养环节的“学术规范测试”,测试合格方可进行论文开题。

(二)课程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环节强调多学科职业性专门知识的综合、转化, 重点建构职业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核心课程与专业必修课课程体系,逐步建设以职业素养全面、专业化程度高、方向特色鲜明并举的专业选修课课程体系。同时紧紧围绕国际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建设特色课程体系:

1)面向新时代的“种子教师”高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针对新时代“种子教师”高端人才培养的需求,将国际中文教育导论、中文教学案例分析、语言习得与语言能力发展、语言与文学教学、国际情怀与跨文化交际、中华文化与传播、语言教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设置为核心(专业必修)课程。充分反映当代教育综合、多元、贯通的新趋势,体现了语言教育重意义、重内容、重功能、重交际的新观念;强化教师发展中教育反思能力的关键作用。

2)强化中小学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为适应国际汉语教学低龄化趋势,专门开设了“课堂管理”等针对 K-12 教学的课程,同时将“微课”“模拟试讲”融入教学和评估全过程。将已获得国际文凭组织(IBO)认证的三门 IB 中文教师培养课程融入专硕课程体系。与中小学国际学校深度合作,由 IB 课程资深教师参与教学,确保专业硕士有效应对 K- 12 阶段的汉语教学。

3)凸显本土化培养的课程体系

针对汉语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和中国文化素养在本土中文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为外国学生专门开设学术汉语、汉语语言分析、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国文化通论等核心课程,使研究生培养更加适应未来本土教师岗位的需求。

1.课程设置及各课程类别学分。

研究生在培养环节审核前应完成42学分,其中公共课7学分,专业必修课14学分,专业选修课15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

注:每一类选修课最低学分要求为2学分,选修课总学分至少需达到15学分。

2.课程设置见下表。

课程设置(中国学生)

1.png

课程设置(国际学生)

2.png

(三)专业实践

1.基本设置及学分

专业实践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取教育技能的保证,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合理地安排专业实践,是切实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环节。研究生在实践阶段既可以在汉语教学岗位上实践,也可以在与汉语国际教育密切相关的文化传播、教育管理等工作岗位上进行实地教育实践,撰写实践日志,完成实践报告,开展实践评估。

专业实践为6学分,工作内容与工作量应根据实践接收单位的具体要求确定,但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实践工作时间应不少于40个工作日(满工作量);教学实践的课堂教学工作量应不少于40学时,还应包括相应的观课、备课、批改作业、组织课外活动等的工作量;教学资源开发、文化交流、教育管理岗位的实践工作量参照教学实践的工作量,根据实际情况执行。

专业实践可由院系组织联系,也可自主联系,自主联系需院系审核通过。除教学实践外,也可包括语言教学项目或文化交流项目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等。全日制中国研究生实践时间一般为第二学年,期限一般为6个月-1年; 全日制国际研究生实践时间一般为第三学期,期限一般为3-6个月,具体的实践起讫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主要实践单位包括:  

1)通过孔子学院总部汉语教师志愿者考试赴海外进行顶岗教学实践(仅适用中国学生);

2)在国际学校或者双语学校国际课程班进行教学实践。

3)在国外各类学校进行教学实践。

2.成果与评价

(1)成果形式

专业实践需形成相应成果(不含专业实践报告)。学生必须提交以下专业实践成果中的一项。

①专业实践中完成的调研报告;

②专业实践中完成的原创案例、课例及案例分析报告;

③专业实践中完成的教材、网站、App等教学资源;

④学生主持或参与的创新创业项目成果;

⑤学生获得的学科或专业技能赛事奖励成果。

(2)成果考核与评价

学生完成专业实践后需提交专业实践报告和专业实践成果,由导师小组进行审议,进行实习评分。如学生专业实践评分不合格,需重新进行专业实践,如仍不合格,则以肄业或退学处理。

如学生取得校级以上(不含校级)、且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的创新创业成果,或在全国性学科或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则专业实践评定为优秀。

具体考核指标如下:

3.png

(四)学位论文(成果)

1.论文基本要求与评价指标体系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学位论文强调应用性导向:选题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具有明确的国际汉语教育背景和应用价值,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 3 万字。要求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观点新颖、立论正确、推理严谨、说理透彻、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数据可靠。论文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详参《上海市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

2.论文开题、预审

(1)开题

研究生在修完全部课程以后,可进行论文开题答辩。选题须经过认真调研、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及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确定,并根据论文的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基础、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目标、工作重难点、计划进度、参考文献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

1)由三位及以上导师及行业专家组成开题小组(含研究生本人导师),进行开题答辩,对研究生的开题进行全面论证,获得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开题小组成员同意方为通过。

2)中国学生开题时间一般最晚在第四学期开学初,国际学生开题时间一般最晚在第三学期开学初。

3)开题不通过者,允许其根据开题小组的意见进行修改,在1-2个月后再进行一次。

4)两次开题不通过,可申请肄业,不主动申请者按退学处理。

5)若在通过开题后进行大幅度的变更,需提交申请,导师签字同意后,重新安排开题。

4.png

(2)预审(含预答辩)

研究生在进入正式答辩环节之前需参加院系组织的预答辩。由三位及以上导师及行业专家组成预答辩小组(含研究生本人导师),举行预答辩,根据本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评价指标体系对论文进行评议。

1)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可直接进入正式答辩环节;

2)未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需延期修改论文,不可参加正式答辩;

3)如研究生对预答辩结果存在异议,可提出书面申请,导师签字,提交小组会审议。

3.正式审查与答辩

包括论文重复率检测、盲审抽查、评阅评议、答辩等,按照学校规定执行。

六、培养环节审核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审核包含学术规范测试、课程审核、专业实践审核与学位论文开题审核四部分,各环节随时完成、随时审核,不晚于基本学习年限内倒数第二学期末完成。

学术规范测试通过的条件:通过培养系统测试。

课程审核通过的条件: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获得学分。

专业实践审核通过的条件: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专业实践工作并通过考核、获得学分。

学位论文开题审核通过的条件:通过培养单位组织的学位论文开题答辩。

培养环节审核通过者,且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审查阶段。

5.png

七、学位申请与授予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符合学校学籍管理相关规定的,准予毕业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各专业学位评定小组审核、校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硕士专业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