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1日,第一届浙江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建设高层论坛在线召开。本次活动由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温州大学主办,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承办。会上,与会嘉宾围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惑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相关问题达成共识。
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在第一个阶段,浙江师范大学胡德明教授作《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报告。他从课程设置的"刚性"与"柔性"、语言学和文化类课程的地位等九个方面分析了现行汉硕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对比07年和09年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对教学实习、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案例教学、增设选修课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能建立动态课程机制,吸收前沿研究成果。胡德明的报告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
在第二个阶段,温州大学吴之欧在报告中总结了自己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若干思考,介绍了温州大学汉硕生的培养特色。绍兴文理学院施俊教授表达了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困惑,发人深省。宁波大学毛海莹教授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介绍了宁波大学着力打造的特色课程《中国文化概况》。杭州师范大学曹沸教授以新文科视角,畅谈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建设。
在第三阶段,温州大学涂海强副教授以越南籍硕士生培养为考察对象,提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本土教师的培养模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轻鸿教授结合本院情况,畅谈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的体会。中国计量大学彭飞教授探讨了疫情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教学问题,具有教学创新性。
杭州师范大学齐沪扬教授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了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培养特色,并就学科建设在当前疫情环境下面临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等问题,为大家释疑解惑。他认为,每个学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特色,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有一批有爱心的教师队伍,而且高校应立足课程体系,做好特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