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心理学》教研成果总结
2021-12-12 信息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习实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从实习的方式来看,国内的教学实习及海外实习均占有一定比例,但是疫情防控期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实践机会大大缩减,为了使新时代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既掌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具有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能力,成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汉语教学已成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刚需"技能。因此,本研究采取观摩教学实录和微课,并进行教学实践的形式,探寻教学行为背后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汉语语言学习心理认知行为及过程的同时,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提供探索性的研究。

二、研究可行性分析

1. 选取样本真实、典型,具有观摩研究价值。研究过程中选取的观摩课都是在国家级、省级等比赛中获奖的教学片段,教学环境具有真实性、动态性,教学环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为拓宽学生就学期间接触到的案例类型,以提高教学技能和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选取观摩课的形式为教学实录和微课等,使学生不仅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直观的感受,更培养后疫情时代学生适应多种教学形式的能力,观摩样本具有研究及观摩价值。

1.png

2. 研究团队科研、教学经验丰富,具备专业指导能力:观摩课授课教师及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均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海内外教学经历,科研、教学成果颇丰。王振来教授,担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外语言对比偏误分析》课程的教学,以及本科生和语言生的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及教改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为本研究提供指导性的意见;王淼副教授,担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外语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以及本科生和语言生的教学工作,是多个省级、市级、校级科研及教改项目的主持人,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等教学比赛中获奖,具有海内外教学经验,为本研究提供观摩课样本并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高宁讲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线教师,担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当代中国专题》课程的教学,以及本科生和语言生的教学工作,发表论文、撰写专著,科研和教学能力强,为本研究提供教学实践指导;王师博讲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线教师,担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高级汉语》课程的教学,以及本科生和语言生的教学工作,具有海内外教学经验,科研和教学能力强,为本研究提供教学实践指导。

2.png

三、研究与实践过程

本研究曾在两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中进行。

1. 观摩阶段:2020年9月-10月以及2021年9月-10月。带领学生对样本观摩课进行集体观摩。运用所学外语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观摩课中参与活动的各方的反应、感受、体验与评价等。学生需要在课堂观察前做好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在课堂观察时,记录资料;课堂观察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并呈现分析结果。

2. 实践阶段:2020年11月-12月以及2021年11月-12月。学生在进行观摩后,进行教学实操性训练,团队教师观看、点评,予以专业性的指导。因为疫情原因,2021年的部分点评在线上进行。

3.png

3. 总结反思阶段:2020年12月以及2021年12月。多角度地分析此研究,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并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指导今后的教研工作。

四、研究成果与展望

本次教学观摩与实践采取讲授与讨论、学习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开展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能力。此研究的经验有望推而广之,以期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可借鉴性的参考。

作者: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