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
2024-05-21 信息来源: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5月18日,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支持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郁云峰受邀出席并致辞。


图片


郁云峰指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是国际中文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主渠道,国际中文教育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国际化思维和视野、跨文化交际和理解能力、掌握国际传播规律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充实一线教学及管理岗位。建议广大培养单位从受教育对象的视角,探究完善面向未来的核心价值体系、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与理解能力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培养学生数字化思维,掌握运用数字化、智能化工具,提升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形态变化。


图片


本论坛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2024研究生全球胜任力教育发展论坛”3场平行论坛之一,该活动是我国在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首次聚焦“全球胜任力”培养主题的高层次研讨活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杨卫、联合国驻华代表常启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出席当天上午举办的全会和主论坛并致辞。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箭飞代表教指委,在主论坛上做主题报告。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分论坛由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马箭飞主持,邀请13位中外大学校长、资深专家和研究生代表围绕“跨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力”主题进行研讨。


图片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钟英华,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洪明就“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议题作报告,提出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应通过优化培养路径、完善课程体系、重视实践模式,造就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兼具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image.png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顾红亮、匈牙利罗兰大学副校长郝清新,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张艳莉、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宋继华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苏俐娜(塞尔维亚)围绕“国际中文教育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议题介绍了优秀案例和成功经验,指出全球胜任力是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中文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所必备的多种专业能力和素养的综合体现。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中外高校联合培养、数智化教学模式等可为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姜飞、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副校长修华静,中国国创会中国故事研究院院长胡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梅丽莎(俄罗斯)围绕“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跨文化、跨国家和跨时代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尊重,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传播者需要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


图片


这次论坛吸引了全国80余所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近160名代表参会。活动现场反响热烈,观众与嘉宾积极互动交流,就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全球胜任力重要议题分享经验,建言献策,贡献宝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