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前坦桑尼亚使馆外交官陈见星应邀做客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并作了题为“我的非洲经历与亲历的中国文化传播”的专题讲座。
陈见星更为人知的名字是他的笔名“非洲的青山”,这也是他保护野生动物十数年生涯的见证。讲座伊始,他便以幽默轻松的话语,从大众对非洲不甚了解的问题切入,向同学们介绍非洲面积、人口、气候等基本特征,一改人们对非洲自然环境的刻板印象。《鳄鱼湖畔的狮群》是他的第一本书,记录了他那一段返璞归真的快乐时光。在没有水、电和网络的艰难环境中,他依旧坚持深入跟踪一个狮群的变迁,为自己的非洲经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狮子王”。
陈见星介绍坦桑尼亚的状况之后,通过坦赞铁路讨论了它与中国的紧密联系,着重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出发揭示了两个国家不同发展速度的深层次原因。坦桑尼亚文化中没有储蓄习惯,所以他多次跟学生和本地人讲授并传播中国人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同时他多次与当地一所学校交流,让中文成为学生的必修课。
2011年起,陈见星开始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拍摄纪录片,同野生动物和大自然朝夕相处,相互依存。在这里,他还有另外的伙伴——猎豹。由于母猎豹从怀孕、分娩,到将幼崽抚养长大十分艰辛,需要面临很多威胁,因此,猎豹是濒危动物。但在他眼中,猎豹有着坚韧且优雅的特质,它们坚守原则,从不恃强凌弱。陈见星指出,这与宋词里的弱德之美相契合,他分析认为宋词内蕴着不可言说的美感。
陈见星说:“野生动物和大自然给我坚强的意志,宋词给我心灵的安宁,二者形成了一种生态张力,让我能够在大草原上度过漫长的时光。”无论是宋词,还是原始的动物与自然,都让他能够体会到更直接、更强烈的感情。野生动物保护任重道远,在诗词与动物之间寻求精神共鸣,正是陈见星对非洲一直魂牵梦萦的真正原因。
从本科阶段的英语专业到硕士阶段的经济学专业,从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的一名外交官到“中国长时间观测拍摄非洲野生动物第一人”,陈见星兴趣广泛、涉猎广博,每个阶段都丰富多彩,几部作品也反映出这些经历留下来的深刻印记。
长期以来,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与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开展中文教学合作项目,先后派出多批国际中文教师和志愿者推进非洲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为中非合作交流搭建了桥梁。此次讲座开阔了同学们的非洲视野,让大家对非洲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这对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继续更好地开展在非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