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1-12-10 信息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本方案以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为依据,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孔子学院发展和汉语国际教育推广工作,具有国际视野,能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3)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4)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5)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6)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二、研究方向

(一)汉语国际教育

本方向紧扣时代脉搏,重点关照当前国内外社会条件下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汉语国际传播的延伸和转变,尤其是教学环境多元化形势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所呈现出的多样化、大众化等时代特征,积极探讨世界多极化背景下汉语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汉语国际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升汉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二)汉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

本方向以对比分析理论为基础,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篇等维度入手,着力探讨中外语言、中外文化之间的共性与差异;遵循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相参照的原则,培养学生感知、体验、探究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对异文化的敏感性及鉴别能力,特别关注文化差异对跨文化言语行为的影响。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原则上不受理提前毕业的申请。

四、关于招生

(一)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并有志于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的各类人员。

(二)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方式,实行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办法,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五、培养方式与教学方法

(一)培养方式

注重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汉语教学实践,以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方式如下:

1.采取师生互选方式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开展教学实践、完成论文写作等。

2.采取导师个人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组由3-5人组成,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

3.采取校内导师学业指导与校外导师职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聘请校外行业专家担任研究生职业导师,承担实践性指导任务。

(二)教学方法

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块训练等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接触到100个以上不同类型的案例,指导学生参加汉语教学实践,增强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根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中突出体现本专业的复合性、应用性特点。

2.5%的核心课程采用外语或双语教学。

六、培养环节

(一)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学习与研究规划

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培养方案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和学习与研究规划。

(二)课程学习和中期考核

研究生入学后第1-2学期为课程学习阶段,必须修学并获得相应学分(同等学力或跨学科招录生须修学“补修课程”但不计学分)。

中期考核时间为第二学期末,考察研究生的课程修学情况。中期考核达到要求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开题与写作阶段。

(三)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见习和实习(详见专业实践要求),时间一般为第二学期末至第三学期,校外实践导师全程指导参与研究生的实践工作。

(四)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撰写包括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三个环节。

1.开题一般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应包含选题的来源、依据、意义、研究内容、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研究条件等内容。

2.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由导师组根据论文开题情况,检查学位论文写作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

3.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研究生须在申请答辩所在学期结束前3个月前完成论文终稿,并在该学期结束前1个月前完成论文答辩。

七、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

1.采用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训练课程三种类型。

(1)核心课程(18学分,含学位公共课)

(2)拓展课程(8学分,分模块选修)

(3)训练课程(4学分)

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二)课程与学分结构

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其中学位公共课6学分,学位必修课12学分,学位选修课8学分,学位实践课4学分,教学实习6学分,毕业论文2学分。

选修课分为三大模块:语言类、教学类和文化类,每类所修学分不得少于2学分,三类课程所修学分不得低于8学分。此外,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语言类主干课程2门,并应在课程计划中列出,补修课程通过单独开课或跟随本科生听课方式进行,需考核并记录成绩,但不计学分。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课程,一般18学时为1学分。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1年内完成。

八、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将所学理论与知识应用于国际汉语教育实际、积累实践性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学生通过有指导、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训练,系统地熟悉并掌握国际汉语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相关技能。在教育实践中,学生需要完成从听课、评课、说课、试讲到上岗实习等系列流程。

学生应接受的实践训练主要有见习和实习两类。见习内容包括课堂观摩与评课、教案设计与说课、模拟教学与试讲、教材处理与教学资源开发等。实习途径多样,学生可通过公开选拔以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身份赴海外实习,可通过培养院校安排在国内外国际汉语教育机构实习,也可在培养院校认可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课堂教学实习不低于40学时。

学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实习期间撰写实习日志,实习结束后提交教案、课件、教具、教学资料等相关实习成果。培养单位根据学生自评、实习单位评价和学业导师评价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考核。

九、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国际汉语教育实践,有应用价值,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国际汉语教育实践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及汉语国际推广等。学生应当围绕论文选题进行文献综述,对既有相关研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

3.为了充分体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实践性,论文形式可以采用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设计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形式。

4.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按照选题、开题、撰写、预答辩、申请论文答辩、获准参加论文答辩等完整环节和过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5.学位论文应做到立论正确、逻辑严谨、说理透彻、层次清晰、文字流畅、数据可靠。论文评审从选题及意义、理论基础与文献、研究方法与工作量、材料与分析、科学态度与写作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总分为100分,各部分权重分别为20%。

(二)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修满规定的学分,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合格,并通过信阳师范学院组织的硕士论文答辩,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